再現的移轉──〈蒼蠅王〉中群體意識與再現對象的互動

一、緒論

〈蒼蠅王〉(Lord of the flies)在題材的選用上我們並不陌生,提到荒島求生我們都可以很自然的聯想到丹尼爾‧笛福(Daniel Defoe)的〈魯賓遜漂流記〉(Robinson Crusoe)或是湯姆‧漢克斯主演的〈浩劫重生〉(Cast Away)。然而同為荒島求生的故事,〈蒼蠅王〉卻讓我們看到了別於正面而積極的逃離荒島,或是善用資源而讓自己在荒島上豐衣足食以外的可能性。〈蒼蠅王〉所創造的荒島故事,彰顯的是一種悲劇及黑暗!

整體來說,蒼蠅王的世界是藉由大量的象徵和想像所搭建而成的。書中各個角色各自有其底下的象徵意義,而各角色則在故事進行中,對周遭的事情做了有意和無意的各種想像。我們大致可以看到故事中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群體意識移轉的現象:一群6至12歲的孩子因為飛機失事而到了無人的荒島,他們在起初嘗試著依照自己的想像建立起一個以海螺(可以象徵文明和秩序)為中心的井然有序的群體,並燃起能使他們獲救的火煙。但隨著感到獲救希望的感覺日漸渺茫,起先由拉爾佛(Ralph)所領導的群體結構開始崩壞,新的有關「怪獸」的想像被建立,由傑克(Jack)所領導的「獵人們」漸漸成為這個群體的運作中心,並依照想像使自己成為一個部落,同心打獵並對抗「怪獸」。這樣的群體意識移轉可以顯示出如下的一個問題:究竟在蒼蠅王一次又一次的會議和打獵行動中,什麼樣的想像可以促使一個群體被迫建立這樣血腥而沒有遠見的連結?又為何理性和良善沒有辦法在這個過程發揮作用免除悲劇?以下也許我們可以嘗試適當使用大師薩伊徳(Edward W. Said)的「再現」(representation)論題的基本學理,解釋前後群體連結所憑藉的「再現」對象各自為何及如何移轉。

 

二、象徵與再現之下─連結建立之初到連結轉移

最初的秩序建立是由吹響大海螺所開始,小豬(Piggy)在故事一開始告訴了我們海螺的意義:「拿著擴音器的那個人到哪裡去了?」所有的小孩一開始所需要的是一個強而有力而符合文明社會想像的領導,依據自己的習慣投射到週遭中最符合如此狀況的人。所以一開始拉爾佛能在表決之中得到多數的認同的原因有一大半是因為他是最像小孩們原生環境下負責領導的那群人。

隨後,他們依照對社會秩序和理性思維本來的想像,築構茅屋並在山頭上生起一堆火像過往的船隻求援。火在這裡理應象徵著獲救的希望,但對於小孩們來說,也許能解釋成回到自己熟悉環境的可能性。也因此火的重要性隨著習慣於當下的環境後會越來越式微,孩子對於回家的想像變得越來越薄弱。

獵殺野豬促使了新的「再現」形成,始見於第一次殺豬後,傑克開始重新講述打獵的過程,所有孩子圍成一圈,開始佯裝豬死的叫聲喊著,然後孩子輪流扮演豬,他們一邊舞踊一邊叫道:「我們殺豬,割斷牠的喉嚨,我們把他搥扁!」(Kill the pig. Cut her throat. Bash her in.)簡短有力的口號形成最有力的「再現」行為,新的獵人連結悄然形成,而小豬的眼鏡則已破了半邊。

「怪獸」的出現加速固化了新團體的連結,舊的理性思維無法有效的處理怪獸的概念擴張,小豬或許可以用看似理性的角度看待怪獸的存在合理性,然而這個角度在處理人內心的害怕時卻很彆腳。怪獸的存在與否並不是關鍵(而且僅僅是一個傘兵屍體),關鍵在於群體對怪獸進行了「再現」賦予了怪獸實質以外的意義,吞噬獲救的想像,吞噬救贖的火煙。

於是當拉爾佛和小豬再也無法再現眾人所想像的文明世界後,就如同馬克思所說:「如果他們不能再現他們自己,就必定會被再現。」他們成了強化新團體連結的犧牲品。小豬隨著化作千萬碎片的海螺墜入海中一去不復返,而拉爾佛則成為被追捕獵殺或甚至可能成為獻祭的祭品,獻給獵人連結的根源─蒼蠅王。

 

三、恐懼的具現化─蒼蠅王

實質上的蒼蠅王只是個插在兩端都削尖的木棒上的豬頭,飛滿蒼蠅。

賽門與蒼蠅王的對話可以說是全書中最令人不寒而慄的一段,深刻而直接的挖掘到一切的本源─恐懼。賽門說:「也許怪獸就是我們自己。」此話點名了一群人真正在再現的對象:他們自己。獵人連結因為孩子恐懼,擅自再現了怪獸而得以固著。

所以當賽門搖搖頭對蒼蠅王表示他並不害怕時,蒼蠅王要他忘了這件事,不要企圖殺死蒼蠅王。蒼蠅王早就膨脹到無可挽回,賽門執意挖掘蒼蠅王的根,但木棒早就削成了兩頭尖,企圖戳刺蒼蠅王終將戳刺到自己。賽門最後成了怪獸再現的替身,用肉身檔下了蒼蠅王的咆哮:「殺死那隻怪獸!割斷他的咽喉!溢出他的血來!」(Kill the beast! Cut his throat! Spill his blood!) 然後血染大海,不一會兒消失在浩瀚的海洋上,不著痕跡。

小豬在故事中自始自中象徵著理性思維,然而或許那正是他愚蠢之處。他面對怪獸時其實是盲目的,盲目的守著海螺以為海螺終將使他得救,卻看不見海螺失去文明的外衣後的脆弱無比,面對著強而有力的操弄恐懼的蒼蠅王,他是多麼不堪一擊,最終知識隨著頭部被砸裂,腦漿四溢然後墜入海中,屍骨無存。

我們或可合理推斷,恐懼(抑或是蒼蠅王)在這部小說中儘管並未明說,卻是真正潛藏在「再現」運轉的底下真正推動一切的根源。

 

四、結論

高汀自己曾經提到:「軍官拯救了孩子,但是,誰又能拯救那成年人和他的巡洋艦呢?」荒島上的孩子因為恐懼而「再現」怪獸,一步一步邁向悲劇。我們也如同荒島上的孩子,因為種種原因(蒼蠅王,抑或是撒旦)而不斷對他人或其他事物進行「再現」。誰來救贖我們?高汀拋出了這樣一個議題,對於陷入悲劇迴圈的我們,高汀逼使我們不得不省視自身找尋可能的解答。

 

 

 

論文書寫心得:

選擇理論和提出問題大概是寫這篇論文最困難的問題所在。自己對理論的所知實在是甚少,能使用的選擇也不多。我曾經也想過使用「演化」的觀點來討論這部小說,探討以純粹適者生存的理論解釋為何最後是傑克成為領袖而非拉爾佛,探討為何賽門和小豬無法存活,不過使用科學的眼光來看待文學作品感覺還是太冒險所以沒有試圖在第一次練習就使用這樣的理論。

另外對理論的不熟悉也造成了一點困難,實際上我對「再現」的了解,大概僅止於上課所述,利用「再現」作為強勢團體的延續,「被置換的存在」等概念,對於是否能用這個理論詮釋沒有明顯處在弱勢地位的事物還有點生澀,而且容易和「象徵」及「想像」有所模糊(也許本來就都有部分相關)。

「蒼蠅王」的文本其實本身也不容易一次參透所有象徵,這次由於時間問題沒有很仔細的研讀書中對於風景描述的象徵,大概有感覺但無法具體描述。而對於Roger和雙胞胎等等其他角色也沒有多加著墨,雖然論文只挑自己需要的部分但是還是覺得有點可惜

再來則是對於建構這樣一篇文章依然不太習慣,對於論文的高潮安排有點吃力,感覺在正文第一段就有些破梗讓後面的蒼蠅王的論述不是那麼有效率和精采,也許需要一點靈感和練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id62404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